1997-2017,20位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香港
△ 香港,节日里的女孩们。© Allan Myles(英国)
购物圣地之外,香港也是摄影师的创作天堂。
自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以来,这座有着“东方之珠”美誉的繁华大都市,吸引了大量外国摄影师蜂拥而至。他们选择长居于此,在这里生活、工作,深入了解这座城市,并记录下它的发展与变化。
一座有着非凡生命力的城市,有着千万种解读的视角。不同摄影师的镜头下,香港有着不同的性格、属性和命运。
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香港
本组作品 © Michael Wolf(德国)
提及记录香港的外国摄影师,Michael Wolf或许是大多数人第一个会想起的。他的系列作品“architecture of densitiy”(建筑密度),展示了香港住宅令人抓狂的高密度,以及排列组合般的建筑风格,火遍全球。
20世纪90年代,这位曾辗转于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摄影师,最终将关注焦点锁定在了香港。相较于那些“高端大气上档次”的题材,他更愿意关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。
本期展示的照片精选自他的系列作品“100×100”(该系列共有100张)。
本组作品 © Xyza Cruz Bacani
“我没有想过以此为职业,毕竟因为工作的关系肯定会对创作产生限制,只要能单纯享受摄影,我就已经很快乐了。”
这是近几年来最具话题度的摄影师之一,“菲佣”、“马格南”和“香港”,是附着在她身上三个最显著的标签。
Xyza出生于1987年,中学时期开始接触摄影,后来跟着妈妈来到香港当佣工。忙碌的工作丝毫没有影响她对摄影的热情,而且幸运的是,雇主一直很支持她追求梦想,并且帮助她买下第一台单反相机。
从此,只要一有时间,Xyza就会走上香港的街头巷尾“扫街”。后来,她获颁了马格南基金人权奖学金,并且得到了去纽约大学进修摄影的机会,因此在摄影界声名鹊起。
本组作品 © Romain Jacquet-Lagrèze(法国)
“当时间定格在黄昏的最后一刻,天空就会呈现出一种深蓝色的调调,然后反射到下面的一切事物上。整个过程一般只持续一到两分钟,在这短暂的瞬间,蓝色的面纱笼罩着香港,释放出一种神秘的气氛。
在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点拍摄这些风景,会让人产生一种超现实感。”
摄影师试图通过系列作品“The Blue Moment”(蓝色时刻),展示一个完整的香港愿景。一方面,高密度区及其建筑的疯狂,另一方面,无所不在的自然包围着城市的每个角落。
本组作品 © Miguelitor(西班牙)
“我的摄影是坦率的、没有计划的,主要集中在人们的表情上,我喜欢看到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美,喜欢这种真实的感觉。我会坚持拍下去,因为我十分热衷于想象明天自己会拍到怎样的照片。”
自从几年前买了一台小型相机后,摄影师就疯狂地爱上了“扫街”。他用镜头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,尤其喜欢观察每天在街道和公共交通上活动着的形形色色的人。
他的作品,透着街头真实的情绪,镜头中写满了对比、巧合,以及决定性瞬间等。
本组作品 © Jonathan Van Smit(新西兰)
“我特别喜欢大城市、拥挤的人群,但更喜欢边缘的地方,喜欢在这些领域里发现的人性、幽默、身处逆境的斗争等。我并不想揭露什么,更不想批判什么,只是想单纯地讲故事罢了。”
摄影师的作品,多是记录香港九龙区底层人民的生活,包括收入微薄的打工者、疾病缠身的瘾君子、街头揽客的站街女等。
他的镜头下,充满了厌倦、悲伤、孤独、忽视和抗争,是繁华都市的另一番图景。
本组作品 © Harold de Puymorin(法国)
“几何图形的魅力,鲜明的色彩和幽默的场景,当这些元素碰撞在一起,就会呈现出一种丰富的视觉效果。我觉得,亚洲是最理想的创作地,尤其是香港。因为,一座快节奏的城市从不‘睡觉’,有着源源不断的‘创作素材’。”
摄影师的系列作品“木偶”,专注于使用移轴效果展示香港的城市日常。那些缩小了的街道、仿佛被按下暂停键的都市丛林,时常让他反问自己,“我们生活着的这座城市,是真实的吗”。
除了专题式的创作,摄影师也衷情于街拍。在他看来,当摄影师出现在事情发生的地方,捕捉到某一个瞬间,其实就是在与这个世界、这座城市共享那个时刻的感受。那是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,一个永恒的维度。
一位摄影师,一张照片,
更多外国人眼中的香港。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HK”(香港)© Edoardo Pasero(意大利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Hong Kong”(香港)© Irena Walania(波兰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Walking In Hong Kong”(行走在香港)© Bernd Schaefers(德国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Hong Kong Portraits”(香港画像)© Alessio Forlano(意大利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Street Photography Now 2015”(街头“快拍”2015)© Mina Daimon(日本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The Self Promenade”(自拍长廊)© Luisa Dorr(巴西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Hong Kong Now”(香港现状)© Mindy Tan Huimin(新加坡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Hong Kong”(香港)© Sascha Rheker(德国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Smokers of Hong Kong”(香港烟民)© Ova Hamer(阿根廷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Hong Kong streets”(香港街道)© Susan Hajer(匈牙利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Cell-City”(细胞的城市)© Jaap van den Beukel(荷兰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Life in Hong Kong,Bejing-China”(生活在中国的香港和北京)© Henny Boogert(荷兰)
△ 选自摄影师系列作品“The charm of Hong Kong in the rainy season”(雨季香港的魅力)© Ekaterina Busygina(俄罗斯)
- The End -
本文综合自网络
编辑:小麦
拍者主题征稿活动
第54期:《随手拍广场舞》(截止日:07月02日)
第55期:《我的高考记忆》(截止日:07月15日)
拍者日常投稿方式
(1)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“拍者网”投稿;
(2)投稿至官方邮箱:ipaizhe2016@yeah.net。
点击以下“关键词”查看更多往期内容
IPPA 2017 | 茂县山体垮塌 | 麦客 | 毛坦厂中学 | 天津港大火 | 化疗童年 | 露假肢的女孩 | 再见,望坛 | 汶川地震九周年 | 大兴安岭特大火灾 | 帝都沙尘图景 | 共享单车乱象 | 北京最老副食店 | 雄安新区 | 包头居民楼爆炸 | 睡觉的中国人 | 百年书店 | 2017荷赛 | 小站铁警 | 中国面孔 | 希特勒 | 朝鲜"淘女郎" | 金正恩"写真集" | 直播工厂 | 警局档案 | 台湾邮差 | 出租车司机 | 营口运钞车劫案 | 世界摄影日 | Alex Webb | 小黑裙 | 视觉伦理 | 洪祸面孔 | 北京暴雨 | 母亲肖像 | 悬崖村 | 抑郁症 | 距离天津爆炸点15米处 | 王林的"摄影术" | 排队的中国人
本文为拍者(微信ID:ipaizhe)原创内容
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
欢迎朋友圈分享